資料來源/17Cross跨境電商生態村
延續前文5所大學院校參與產學合作的經驗與看法,我們發現他們都有極高的跨境電商意識,透過跨系所或院際的資源整合,因應外在產業的發展,並逐步創造教學與實作效益。尤其在產學實作計畫下,已對學校與學生創造5大進化契機。
在學校愈來愈重視跨境電商教學的的背景之下,參與本計畫對接產業,可讓學校老師更清楚產業人才需求,進而給予規劃更貼近產業的教學課程。
江政達指出,跨境電商實作採取的是企業出題、學生解題。對此,在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的教學上,打算積極導入「專案式學習」(Project Based Learning,PBL)方式,讓學生清楚業務執行的核心意義,並且從目標設計、執行方法研擬到效益評估,都能更貼切企業需求。這迥異於傳統單向式的教學,PBL可以讓學生實際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。
李國豪也表示,產學實作多採取專案式學習,因此醒吾科技大學在校內開設PBL課程,把產業問題帶入課程,讓學生針對產業問題解答,可以更快掌握職場所需。陳朝斌則提到,跨境電商產業快速演進,學校必須不斷因應趨勢對課程做出相對應的改變,教師也必須與時俱進的掌握跨境電商變革。凡此種種,都有賴產學合作機制,為學校導入產業訊息,讓學校課程安排可以更符合產業需要,建立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學程,或是導入產業業師來學校授課。
藉由產學合作增加學生未來的就業機會,也能成為學校跨境電商相關系所招收學生的誘因。李國豪指出,醒吾科技大學致力於以產學合作模式培育跨境電商人才,幾年下來,不僅給予許多學生寶貴的職場實戰經驗,也為不少學生找到出路,例如,汽車配件廠蘆洲機械就聘用了來自醒吾科技大學的5個學生,其中多位學生都是從大二開始,就跟著蘆洲機械行銷總監羅振嘉四處參加跨境電商競賽活動,培養強大的實戰力,之後進入蘆洲機械任職,不僅讓學生有很好的出路,也為蘆洲機械發展跨境電商給予協助。
李國豪進一步提到,醒吾科技大學參與110學年度台北市產學實作計畫的團隊成員,更有許多來自越南、印尼的僑生,這計畫不僅可為這些學生畢業之後想要留在台灣就業預先鋪路,亦可滿足企業拓展東南亞市場時,迫切需要懂得東南亞國家文化的跨境電商人才。
正確的心態(Mindset)設定,是學生能否在產學實作中獲得更多學習,以及未來能否適應職場環境,非常重要的心理元素。「職場心態」無法應付企業的工作,也是學校培育出來的人才無法為產業界所用的原因之一,而產學實作的人才培育模式,能讓學生直接進入產業學習,使學生清楚職場狀況,進而建立更正確的心態。
陳朝斌指出,學生直接到產業界執行相關業務,可以及早認清學校與職場的差異,包括跨境電商屬於線上24小時交易,即使下班或假日都可能要隨時服務客戶;在職場中與人溝通,要懂得拿捏好應對進退;職場容錯率遠低於學校,處理事務要更謹慎小心,以及要懂得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,這都可讓學生了解未來就業的職場環境,並讓學生深入思考,未來是否到跨境電商產業上班,甚至是利用跨境電商投入創業。
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運秀也認為,學生參與廠商的實作競賽之後,可以從實務經驗中了解產業型態,認知到在學校與職場的落差,讓學生可以提早做好進入企業的準備,此外學到的經驗可以成為未來出社會的資本,而實習後再回到學校學習,也會因為實務經驗,更清楚哪些課程可以學以致用。
陳朝斌也說,很多學生參與計畫實質接觸企業運作時,才發現跨境電商工作的挑戰很多,甚至得全天24小時回覆客戶,回到學校之後,教師便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抗壓性,讓他們仍然願意投入這個產業。但也希望企業在學生實習階段,可以給予學生磨合的時間以及充分的幫助,讓學生對於跨境電商的熱情不減。
楊季霖觀察參與計畫同學在受訓與實作之後,因為有接觸到活生生的市場經驗,包括實際與客戶互動、實際發生金流與物流作業、實際構思商品行銷策略等。這些與學校理論課程大相逕庭的實作學習,會讓學生更想增強自己的能力來因應企業交付的工作,這對學生不管是在校學習或未來就業而言,都能給予很大的幫助。
透過產學合作的實作學習,也可讓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「參加計畫團隊的學生,問題解決能力大幅提升,」江政達指出,透過產學合作讓學生把所學,確實的應用到職場上,偏向問題解決導向、跳脫紙上談兵的學習方式,效果會更好。
江政達以臺北教育大學參與110年度台北市產學實作計畫的學生,進入企業實習的例子指出,團隊學生進入鴻華國際拿到的題目是:協助企業在全世界尋找網紅來合作。過程中學生把學校網路行銷相關的知識與概念,實際運用在產業,對過去所學進行更細膩且深度的思考。另一方面,學生在執行任務時,遇到問題時會自己先針對問題找出解決之道,方法如果不好,企業導師會給予修正的意見;回到學校,老師也可以進一步提供問題與解方的質問,這些在實際業務執行上的問與答,都能給予學生反覆思考與學習的養分。
更重要的是,學生在企業實習競賽結束後,回到學校上課會因為更清楚自己應該做哪些加強,進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步伐,讓往後的學習更符合職場需求。江政達強調,讓學校與產業兩個場域相互交融來應用所學,除了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,學習心態也會出現正向轉變。
綜觀來看,產學間合作的好處很多,包括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、讓學校將從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解決問題導向的專案學習方式等,都是培育優質人才相當重要的元素,但這條轉變之路不好搭接,產業與學校都需要一個催化劑,而台北市政府主辦、IEAT執行以產學接軌的平台角色,剛好可以作為學校與產業的對接者,促進產學兩端更願意攜手合作,為學校人才培育與產業人才需求長期存在的落差,開啟一條可緊密接軌的新道路。
轉載至 17Cross跨境電商生態村<電商知識庫> -《台灣跨境電商產學調查報告》教授說法|產學5項進化 厚實教研與學生就業之路促進對接人才培育與產業人才需求